我的教学故事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我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语文教师,资质尚浅,能力有限。在这短暂的一段时间中,却学到了异常宝贵的教学经验。都说“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教育,收获知识,而我又何尝不是?回想这段时间,我有过困惑、无奈,也有过迷茫,但更多的是满足、欣慰,是与他们亦师亦友的相处中,收获的满满感动和一幕幕难以忘却的美好记忆。在家庭教育中,常听到人们说一句话“女孩要穷养,男孩要富养”。同样的,放到学校教育中,人们常辨析的一句话是“学生该严教还是宽教”,就我个人之见,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养,严教宽教都应该用爱教。从一开始,我的初衷就是能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感受到“温度”,感受到除了知识以外的“感受”。语文有其学科的特殊性,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和人文性。需要我带着这样一种使命感去执行。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怎么来做教育?我的理解就是,做教育就是要做好教和育,教书侧重于明理;育人侧重于品质、习惯的养成。教书要传道;育人要带着学生去行,去踏踏实实地做。没有足够的教学实践,就用行动去积累;没有以往的教学经验,就用热情去填补。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老师,威严往往不够。而且作为高二的新老师,难免与他们之前的语文课堂有不同的课堂氛围与课堂感受。在新学期的第一个月,我就曾遇见这样一个学生,他叫苗青松。根苗硬挺,松柏长青。暗暗欣赏他名字的语文老师却没有得到苗同学同样的青睐。在月考总结中他给我写的话是“老师,我不服气,凭什么语文阅读题就这一种答案,我的思路就是这样,我觉得我的就是对的,我不服气,就是不服气”。在写完这一总结后,他在课堂上也常常流露出一丝丝“不屑”和“挑衅”,好像在对我说“我就坚持我的一套,你能拿我怎么办!”我能感受到,他是知道学的、踏实严谨的好学生,只是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中我们各有侧重,方式不尽相同。于是我没有回应他,而是转而去思考在与学生思维的磨合中,我们怎样去找到一个平衡点。于是我开始有意地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在课下注重与他们的思路方法做深一步的分析。同时我在课堂上有意引导他们转换思维,择优而选,于是我们沟通多了,交流多了,即使方法不同,在思路的碰撞中契合点找到了,课堂上苗青松们也就明显地活跃了起来。再到第二次月考总结的时候,他在纸上工整地写下了“老师,您宽容大方,没有和我计较,有您的一套方法和思路,我服气了!”看到他的变化,我非常感动和欣慰。感动于学生的进步和懂事,欣慰于我们之间共同的成长。毕竟磨合需要时间,这一段过程虽然艰难,但是我们做到了,师生之间的默契让我们都尝到了甜头儿。不止他一个人,我学会了去跟很多同学这样沟通交流,我们的开心溢于言表却又不动声色,默契地让语文成为我们享受进步、成长的一方天地。所谓教学相长,我想大概就是这样了。学习要有老师讲授,也要有朋友间的切磋。从这件小事上,我感受到作为老师,不能是高高在上的,而要与学生平等交流。如果威严不够,那就用行动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小细节做起。学生们会感受到老师的努力和用心,并且用你远远想不到的惊喜来给予你回应。而这就是我最引以为傲的时刻:学生们有无限的潜力,无限的可能,以一颗真心来换,你能收获无数颗真心。这份荣光真的只有老师能有!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不断改善,不断精进。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除了传道受业、答疑解惑,让孩子们学会听、读、写、记这些语文必备的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感恩,如何去行善,如何把握现在的大好时光,享受生命,热爱生活。让语文课堂不仅成为孩子们母语学习的基地,更成为他们成长中最爱的一方乐土。让学生能够沐浴在爱的世界里,宽大自己的心胸,活得坦荡,活得智慧、活得异彩纷呈。这就是我的教学故事,虽然普通却让我感受颇多。面对课堂,现在的我除了一腔热忱,可以说经验,实力一无所具。但一无所具亦往往代表着一无所惧。不畏惧困难,不懈怠精力。我将继续怀有一份敬畏之心,与学生相交相知,共同成长与成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0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