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山上的一棵松柏林业英雄孙建博的

左手紧紧按住左腿,靠着右手的黑色拐杖支撑着,一步一步往前挪动。拐杖的扶手处斑斑痕迹,述说着岁月的沧桑。一瘸一拐中,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踏上原山的最高峰禹王山,豆大的汗珠从他那黝黑的脸庞滑下。被岁月和疾病折磨的双腿越发无力,不停颤抖。这已经不知是他第几次来到禹王山了。20多年里,就是拖着这样一双腿,靠着一把拐杖,孙建博走遍了原山的边边角角、高山沟壑。20多年里,原山从植被稀少的石头山变为郁郁葱葱的林海,而他也从意气风发忙到了两鬓斑白。20多年来,他带领原山人将一个“要饭”林场发展成为年收入过亿元,集森林景观、森林产业、森林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林场,成为全国林业系统的一面旗帜和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典范。“松柏之茂,隆冬不衰。”松柏不仅是原山的主要树种,更是孙建博的精神支柱。他爱松柏,爱它的傲骨,爱它的庄重,更爱它身上透射的那种坚贞不屈的品格。前不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孙建博“林业英雄”称号,他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3位“林业英雄”。坚守——保护好这片森林,是对苍天立下的誓言站在原山凤凰山上远眺,目光所及之处,新植的嫩绿,经冬的深黛,层层交融。石海中的那些白色石块,如大海的波涛。这是北方不多见的喀斯特地貌,也是罕见的自然奇观。景色虽好,造林却难。原山林场处于山脊分水岭,土层薄、石头多,土壤常年干旱贫瘠。在这里种树,要把树栽到“石缝”里。走进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一组巨幅雕塑《百人传水》把思绪带入年。干涸的山坳里,半人高的荆棘和杂草丛生,一片枯黄景象。为了抵御旱灾保住树苗,上百人手挽手、肩并肩排成“之”字形,手把手把水桶一阶一阶往上传。最初,“之”字形队伍由余名职工组成,后来职工家属也加入了传水队伍,甚至有些孩子也帮忙运水、放水,几百人只用了3天时间,就把林区全部浇灌了一遍,保住了树苗。“林场人手中传递的不仅仅是水,更是希望和力量。”每次来艰苦创业教育基地,孙建博都被这样的精神感染着。他说:“保护好这片森林,是我们对原山人民做的保证,也是对苍天立下的誓言。”眼看着树苗拔地而起,“护绿”又成为新的考验。“以前,林场里散落着多座坟头。每年发生的几十起森林火警,几乎都和上坟烧纸有关。”在林场工作20余年的原山林场副场长王延成回忆,那时一到春节,职工分片包坟头,“就怕一把火把好不容易建起来的林子烧没了”。孙建博暗下决心,一定要拿掉这个“埋”了几十年的大雷子。很快,原山林场的“长青林”公墓落成。然而,“要动别人的祖坟,可比登天还难”。一天,孙建博冒雨上山巡查,遇到了对此有意见的孙家四兄弟。“咱们眼前的这片林子,是整个原山的希望啊。难道你们想让原山再回到乱石坡吗?你们为原山作出牺牲,迁坟时我和你们家人一起去祭祖。”孙建博耐心劝说着。迁坟那天,孙建博一早就赶到坟地,拄着拐杖和四兄弟一起迁坟,并亲自向老人的墓碑叩拜。看到这一切,孙家老大眼含热泪拍着孙建博的肩膀说:“建博兄弟,我服你了。”真情换得人心。如今,林区内多座坟均迁入了“长青林”公墓,公墓里绿草茵茵,青松常在。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原山林场还成立了专业防火队,设立了生态环境检察室。多年来,原山林场造林成活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林区由万亩荒山变成鲁中重要生态屏障。致富——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原山一定会站起来山绿了,人却依然穷。负债扩大至万元,家债主上门讨债;职工连续13个月领不到工资,有人甚至靠卖血供孩子上学……这是孙建博出任场长时原山林场的现状。人们议论纷纷:正常人都没办法,一个残疾人能咋地?“从今天起,我孙建博豁出这条命也要和大家一起干好。我身体有残疾治不好了,但我向大家保证,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原山一定会站起来。”在第一次职工大会上,孙建博这样回应人们的疑虑。“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困境面前的孙建博苦苦思索,青山不等于贫穷,让绿色赶走贫困,绿色才永不褪色。绿起来与富起来绝不是对立的,能否致富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后,孙建博提出发展森林旅游的想法。在20世纪90年代,听到这样的大胆设想,人们一下子炸了锅。“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为节省资金,孙建博带领职工亲自干,大家搬石头、和水泥、砌石堰,干得热火朝天。年6月1日,原山森林乐园正式开门迎客。作为山东省第一家森林乐园,原山森林乐园受到全社会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