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遍东阳丨瑞山庙丰碑屹立初心不改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马宅镇徐宅自然村,位于东磐交界处,四周群山雄踞。

红色的历史,在这里代代相传:

92年前,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穷苦人民成立了农民协会,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请愿运动;

70年前,南湖区自卫大队到这里起义,东磐办事处在大晒场上举行欢迎大会,整个南乡从此成为人民的天下;

……

跨越历史烟云,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穷山恶水,已经成为润泽南乡沃土的大型水库;村庄几经迁移,矗立起漂亮的民房,村道变得更宽畅,周围青山绿水,穿村而过的公路也已升格为国道。

7月30日,本报“红遍东阳”采访小分队走进这个位于库区、山区、老区的村庄,探寻时代发展的印记。

革命烈士纪念碑

青山作证红色传承

徐宅大桥边有一座庙,墙上写着“东磐历史瑞山古庙”八个字,这里正是被写入中共东阳党史的瑞山乡农民协会旧址、瑞山乡农民请愿的集中出发地。

年9月的一天清晨,徐宅、石笋头、东坑口等10多个村的多名农民在瑞山庙前集中。经组织者挑选后,多名农民组成请愿队伍,由共产党员、农会骨干领头,浩浩荡荡地向县城进发。

这次请愿斗争,提出了撤职惩办土豪劣绅、依政纲实行二五减租、实行减息反对重利等条件,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是东阳农民第一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起来反抗封建地主阶级进行土地革命的斗争,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民运动的发展。

时代发展,山河巨变。上世纪70年代,这里修建起了南江水库。上世纪90年代,水库大坝提升,瑞山庙旧址处于水位线以下。为了保存革命历史遗址,当地成立筹备委员会,筹集资金在原址附近修复了瑞山庙,同时修建了东磐烈士公墓。

“这期间,许多当年东磐支队的指战员都捐款捐物给予支持,徐宅及周边村庄许多村民也都捐了款。”现任徐宅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徐云山介绍说,当时他正是筹备委员会的主任。

为了支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马宅镇党委还号召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捐款。这一倡议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捐款持续了十余年。

清明祭英烈,丰碑砺少年。东磐烈士公墓纪念碑前,现在还保留着许多绢花,这是湖溪镇西堆小学的师生今年清明节来扫墓时敬献的。“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少先队员们在纪念碑告慰先烈,革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新人。

东磐革命烈士公墓。

今昔种田天壤之别

当年共产党在瑞山乡发动农民请愿运动,一呼百应,因为广大农民生活确实很苦。

党史记载,瑞山乡辖徐宅、山店、马宅、雅坑和磐安部分村庄,方圆40余里。这片区域当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且山多地少,仅有的耕地大多集中在少数地主手里,广大农民靠租种地主和公常的土地为生。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租额却很高,农民过着“放下镰刀没饭吃”的生活。

92年过去,土地还是原来的土地,甚至因为修建水库,徐宅自然村的耕地比原来还减少了些,但农民的生活与当年相比,已为天壤之别。

今年52岁的吕新团是村里的一位种粮大户,四年前他不再外出打工,在村里承包田地种粮。

“第一年种了二三亩,割下的谷晒在公路旁,结果几位过路人看到后,来向我购买。几千斤大米,我自己还没尝过,都被抢购一空了。”吕新团说,种粮有奔头,所以他逐年扩大种植规模,承包的田地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已经达到70亩。这些年,收获的粮食都是顾客自己上门来购买的,自己从来不用外出推销。

有意思的是,买米的顾客自己找上门,发包田地的村民也主动找上门。乡里乡亲,承包额口头上说一说,秋后收获称一些米抵租金,双方都乐意。

“今年国家对种粮的补助应该会比往年更高。”吕新团笑笑说,自己种粮一项,年收入10万元是有的。

洗脚上田勤劳致富

在徐宅村,更多的农民早已“洗脚上田”,从事各行各业,而妇女们大多从事来料加工。

从磐安嫁过来的羊妙翠,带着几位同村的妇女在自己家里做着圣诞礼品袋。她从事来料加工已经十多年,既是来料加工户,也是来料加工经纪人,村里村外有十多人为她家代加工。

“原料人家送上门,加工好后,人家又上门来运走。”羊妙翠说,家在公路边,这些来料加工生意都是送上门来的,这十来年,活儿几乎没断过。

68岁的徐福庆和老伴则是加工糖饧售卖。大热天,夫妻俩在火热的灶台边忙碌个不停,几个灶台上都叠放着七八个蒸笼,一看就知销量可观。

徐福庆说,他和妻子每天早上运糖饧到磐安卖,下午回来加工第二天卖的糖饧,如此循环往复,也不觉得累。

从磐安嫁过来的羊妙翠,带着几位同村的妇女在自己家里做着圣诞礼品袋。

关掉饭店保护水源

夕阳西斜,徐义林走出家门,前往村里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用餐。90岁的他,除了耳朵有点背,身体硬朗,生活起居都能自理。不过,他还是喜欢到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用餐,一顿晚餐三四块钱,不贵,菜品多,而且热闹。

徐宅自然村现有多口人,也许是山清水秀空气好,村中9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5位。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已经坚持了四年,负责20多位老人一日两餐,可口饭菜让老人们都称心。

为老人们做饭菜的,是曾经在家办餐饮店的徐爱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徐宅位于南江水库旁,一条公路穿村而过,一时间曾涌现十多家餐饮店,生意红火。但是,南江水库是饮用水的水源地,不适合开餐饮店。于是,大家响应政府号召,又将餐饮店关了门。

“不该赚的钱不能赚,作为党员,我们要带头。”徐爱萍的老公说。于是,烧得一手好菜的徐爱萍,就到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为老人们掌勺,而她的儿子则到马宅镇区开了一家餐馆。

岁月不居初心不改

徐宅党支部去年调整后,新班子信心很足,很快就开始谋划改善民生项目。

村里门前坑清淤治污,是村里马上就要上马的一项工程。由于多年没有清理,这条小溪淤泥积沙较深,而且水质不好。“汛期过去,我们就要开展这项工程。”徐云山说,村里还计划在门前坑边修建几个生态洗衣房,改变传统洗衣方式,在方便村民洗衣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徐宅自然村还准备整理一处空闲地,为村民提供公共休闲健身场所……

岁月不居,初心不改。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东磐革命烈士陵园需要保护修缮,马宅镇党委、政府对此很重视。镇党委书记应定国表示,要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将其融入到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中,为推动马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这片红土地上,如今又在书写新时代的答卷。

俯瞰徐宅自然村

星火燃东磐碧波颂英烈

青青瑞山,星火一点燃东磐,光华灼灼照千秋;

滔滔南江,碧波长歌颂英烈,情思悠悠流万古。

这是年6月东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筹建第一期简讯上的一副联。位于南江水库边的瑞山庙曾经是共产党带领农民斗争的重要场所,如今它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红色遗址,瑞山古庙

瑞山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相传始建于宋绍兴二年,即公元年。如果说瑞山庙前年与香火相伴,那么在上世纪20、30、40年代,它与共产党百折不挠的革命斗争紧密相联。

年,共产党员胡侠民(即胡阿林)和韦之骐、夏立表等到瑞山乡开展农民运动,在瑞山庙成立瑞山乡农民协会,并在这里办公。

农民运动有声有色地开展,揭露土豪劣绅欺压农民的罪行,提出依政纲实行二五减租。这些直接触犯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地主恶霸千方百计加以反抗。这种情况下,中共东阳独立支部决定发动组织农民进城请愿。

是年9月的一天,经过充分的发动和准备,千余农民在瑞山庙前集中,并挑选多人组成请愿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县城进发……最终,瑞山乡农民请愿斗争取得了胜利。

年,工农红军挺进师王屏司令员、张文碧特派员率队自浙南挺进东磐地区,曾转战徐宅一带。

年,南湖区自卫大队大队长杜锦堂率部余人到徐宅起义,受到东磐办事处和东磐大队领导刘熙范、陈心发、方启东及指战员的欢迎和款待。自此,东阳半壁成为红色地区。隔日,东磐大队上升为东磐支队,也称“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九支队”,进一步扩大武装斗争,迎接解放。

……

革命先烈在瑞山庙周边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

松柏青翠,忠魂有依

与瑞山庙直线距离仅数十米远就是香山。山头不高,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

这里矗立东磐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面题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

据了解,东磐革命烈士纪念碑于年7月1日奠基。

为筹建东磐革命烈士纪念碑,曾在东磐地区组织武装斗争的陈心发、陈廉、吴非、陈子丹、许维星等发起募捐。原东磐办事处指导员、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九支队政委刘熙范,原浙东行政公署第五行政区专员卜明等一批老同志纷纷表示支持。许多与先烈同甘苦、共生死、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捐款助资,表达对先烈怀念之情。

卜明在年1月的信中写道:“寄上元,以表达我对解放战争期间东磐烈士们为人民解放事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为浙东路南东磐地区所作的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斗争的崇高敬意。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纪念碑边上青柏环绕,28名东磐革命烈士魂归故土。

薪火相传,精神不朽

包括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墓等在内的东磐革命烈士陵园于6年7月建成。作为东阳、磐安两地有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清明,大批先烈后人、学校师生等都会踏足香山,扫墓祭奠,纪念那段历史和缅怀革命先烈。

东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筹备委员会成员徐志昌老人去年去世,他生前收集了厚厚一叠红色革命史料,如《革命摇篮——徐宅瑞山庙》《关于东磐办事处建立后的一些活动情况的回忆》《东磐办事处阁明寺之役被捕牺牲同志传略》等,其中一部分用毛笔手抄,这位老人用自己的方式致敬革命先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46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