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绰秋日谈玄说理描绘山水之作,为后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pifujiankang/38229.html
本文乃马宏说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孙绰是东晋著名的玄言诗人,但他的作品也有些清新可诵的佳篇,我们今天要品读的诗歌《秋日》就是他的作品。接下来,一起去看看吧!《秋日》:萧瑟仲秋日,飙唳风云高。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淡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这首《秋日》写秋天山林中自然界景色的变化,通过景物的刻画,表现其乐于逍遥林野的放逸心情。诗的开头,“萧瑟”二句就给人以强烈的节届深秋之感。眼前的景物已萧条寂寥,白云悠悠,又是那样的高远,天空如此空阔,不知它一直要伸展到什么地方。那飙唳的秋风,不比一般的秋风,它是那样的杀气腾腾。它不仅是凄凉的,那凄凉之中还分明有一股肃杀逼人之气。它所过之处,黄叶纷飞,万木颤抖,声音是那样凄厉。“飙唳”是风吹动时的声音。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萧瑟”“云高”的秋景,而且描绘了那深秋特有的“飙唳”的秋风声。这景象、色彩、音响、感觉又怎能不引起人们的“时变”之感呢?“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二句,紧承上句而来。这“时变”之感,因萧瑟的秋景和“飙唳”的秋风而来。而这远客的“长谣”之兴,又是由“时变”之感而来。这山居的“远客”所兴的“长谣”,既是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叹,也可能是对于“隐而不仕”的悲叹。诗人借景表情,这萧瑟的秋景已不是纯客观、自在的自然界的秋景,而带上了诗人“时变”的思想感情,有了人为加工的成分,不再是纯粹的大自然自身。这正如石头不再是地质学意义上的石头,花草也不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花草那样。在这客体的景物中,已移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使景不再是客观意义上的景,情也不再是主观意义上的情,而是将情和景结合了起来,以景表情,情因景见、景中带情。“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四句,紧承上句“山居感时变”而来。山林之中,秋风由弱变强,逐渐有了寒意。山谷更为空旷幽深,云彩凝结的苍穹更为辽阔高远。“虚岫”指空谷,“凝霄”指凝云。这里一个“积”字,一个“结”字,写出了时光的流逝、自然景物的变化。铺满黄叶的庭院台阶,霜露重重,茂盛繁密的富有生机活力的绿叶逐渐由绿变黄,辞别“家园”,离开“母体”,像浮萍一样游荡在空中,飘荡在林间草野,寻找各自的“归宿”。留下那光秃秃的树枝,在秋风中发出凄厉的哀鸣。这是一幅多么浓烈的画卷!就在这浓烈的图画中,有一股强烈的感情扑面而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浓烈惨淡的“正西风落叶下长安”的秋色,更主要的是感受到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一种深沉的感叹。音节如此嘹亮,情感如此低沉,真像听到天际“飙唳”咆哮的风声。它悲凉凄紧,盘旋回荡,秋目使人感到无限的寒意,使人沉思,惹起人们一缕对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愁绪。“抚菌悲先落”六句,承上抒情。菌草早早地衰败凋零,经不起风吹霜打,然而青松却万古长青。“菌”是隐花类植物,多寄生于其他物体之上,生命极为短促。自然界虽然富于变化,人生易老、万物无常、但是“垂纶在林野”就会“交情远市朝”。只要“淡然古怀心”,就可“濠上岂伊遥”了。“垂纶”,指垂钓,纶是钓绳。“淡然”是清净淡泊的样子。“濠上”句,是用《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典故。正因为万物无常、人生易老、所以只有逍遥林野,远离市朝,清静淡泊,清心寡欲。这样也就会和庄子、惠子的濠上之游没有太大的距离,才能放任自然、无忧无虑,才能得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吧!据史书记载,孙绰曾“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末四句正表现了诗人放逸山林、企慕隐逸的心情。这种心情也是时代的产物。魏晋之际,由于社会动乱、政治黑暗,文人感到生死莫测、祸福无常,为了全身免祸,于是隐逸之风大盛。士大夫们不论在野的还是在朝的,大都以隐逸为清高,以山林为乐土。这样诗人不仅谈玄说理,而且描绘山水之作也逐渐多了起来。这首诗正是这种风气的产物和代表。这首诗虽杂有仙心佛心,以庄子思想作结,明显表现出玄言诗的特征,但语言清淡,刻画景物工丽细致、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用典灵活,有一定真情实感,所以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这种写法为后来的山水诗开了门径,对谢灵运和陶渊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0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