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绘画特点及艺术成就

黄宾虹,中国近现代国画巨匠,他传承古代士人精神,以传统文化复兴为己任,挖掘、弘扬被清人遗忘的笔墨古法,恢复士夫画大道。他深入浩瀚的传统深处,集古人之大成。

他是中国绘画史的又一转折性人物。他恢复了士夫画应有的深度和厚度,一挽清代绘画余年的颓势。他不求小情小趣,追寻博大深沉的正大气象,代表了中华文化之正脉。

黄宾虹先生九岁时便已熟读黄生所著的《字诂》《义府》,并学习临写《郑文公碑》《石门铭》等诸碑。二十岁以后,黄宾虹开始学习篆书并收集金石拓片和古印,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垂暮。他认为诗词、金石与书画是息息相通的。因此,他对篆书及金石文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绘画的笔法极具金石之气。名儒汪宗沂先生是黄宾虹在文学修养方面的启蒙老师。这一时期的黄宾虹痴送于书海,读书和绘画已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也为他今后的文学、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宾虹祖籍徽州歙县,这是新安画派的发源地。受明宋新安画派的影响,早期黄宾虹主要以临摹和研习古人的绘画风格为主。其家中旧藏的石涛、石溪、查士标、渐江等名家作品,让其大开眼界,通过反复临摹,形成了最初的于笔淡墨、画风清逸的绘画风格。

八十岁后是黄宾虹先生艺术成就的高峰时期。此时,他的画风开始改变,绘画技法以学习李流芳、程邃等名家为主,注重绘画章法的疏密、虚实与简繁。黄宾虹这一时期的画作墨色厚重,黑中多种层次分明。书法方面他学褚遂良居多。先生认为一波三折,用侧锋取势,这样的字能更好地和画法融合。随着绘画技法的纯熟,黄宾虹佳作频出,为中国近现代的水墨艺术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中国画来说,笔墨的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所以黄宾虹提出“五笔”“七墨”,他一生都在勤勉锤炼笔墨。黄宾虹说:“用笔如锥画沙,起讫分明。”他认为在五种笔法中“平、圆、留、重”四种笔法是前人笔法拈来之用,应相互混用。而第五种笔法“变”才能超越古法,在变化中去抒发画中意境及情感。在前人墨法的基础上,他总结出了“浓、淡、破、积、泼、焦、宿”七种墨法。这些墨法特点在他的山水画中得以充分体现,以用墨浓黑密厚称著于后世。其笔下“山川浑厚、草木华兹”便是他对七墨法的完善运用。

九十岁后,黄宾虹对七墨法的运用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特别是在积墨与破墨的运用上尤为酒脱,所作的山水画对墨象把握上更具朦胧之美。黑山、黑树,在墨气中玲珑显现,更显“浑厚华兹”之象,绘画作品更具审美的意义。

黄宾虹凭借雄厚的国学根基,“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用灵动的笔墨将中国水墨画虚实、意境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黄宾虹的艺术,昭示了士夫画的无限生机。黄宾虹的艺术并非完美无缺,但他使中国画重上正轨,并放出大光明。他是绘画史上的灿然一灯,照耀后世,启迪来者:修为不可松懈,笔墨不可放弃,国画生命长青!

¥10名家笔墨探微:黄宾虹笔墨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