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怎样做才是真正的自己?这个想法来自《王维:倚风自笑觅禅音》,这本书勾勒了唐代“诗佛”王维的禅意一生,通过他的诗作,写透了他的一生与内心,让人回味无穷。同时,这本书也带来了我的一些困惑,如何才能理顺事业和精神世界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这不是个问题。挣钱养家和自己的精神追求可以合二为一,当然也可以做斜杠青年,把事业和生活分开,但是在古代,貌似你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庙堂之高,然后不断立功、立德、立言,给世人和后世立下不朽的丰碑,可问题是,大部分做得到吗?

例如陶渊明,够伟大的,可也只做到了县级干部,就不堪为五斗米折腰,撂挑子不干了,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也是一个标杆,一蓑烟雨任平生,够洒脱,连做吃货都留下了名吃东坡肉,“诗仙”李白更逍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大呼“天生我才必有用”,大部分的读书人有这么逍遥吗,就算逍遥,你能和苏轼一样有做大官的兄弟,你有李白那般有个“富一代”老爹吗?

绝大多数读书人,都是先依靠才华入仕,然后再政学通吃,显然,王维并不是属于那种在世俗上特别成功的人,42岁担任左补阙,从七品上,中级官员而已,没有像宰相那般公文如山,可以居庙堂之上,也有时间处江湖其间,有心情悟禅,也有雅调写诗。于是我们可以从王维的诗句感受到他的心境,理解从建功立业的渴望,转变成为清静超然、闲情隐世之思。

我觉得这是一种幸运,入世太深,被俗世所累,你就做不到超然世外,就算文采斐然,多了很多磅礴大气,但上位者的气势是掩盖不住的,你读的时候少了很多情感共鸣。而王维、杜甫这类壮志未酬的人物则不同,他们见识到了庙堂之上的无常,同时又没有失去对真实生活的感触,在绚烂、在沉重、在曲径通幽、在秉笔直书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可以到真实的性情,穿越千年直达内心。

怎么才能做真实的自己?就是和现实中的一切真实、假象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不过分地投入,才能做好华丽的转身,可以笑着辞官,可以欢快地同亲友唱合。就算生逢社稷离乱,一生几许伤心事,也可以做到“不向空门何处销”,时刻不忘做真实的自己。

事业诚然重要,自己尤为可贵。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与其唉声落寞,不如像王维那般,内心如澄水明霞,才情精妙。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立功也好,立德也罢,终不如立言那般名垂千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90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