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郑板桥的这首咏物诗,不仅传神洒脱,还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在流传至今的古诗词曲中,有相当数量作品的内容是有关“咏物”的,即描写事物题材的。这些咏物古诗词曲,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以物明理,或写物说事,或述物寓意……
郑板桥(年-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一、独立特行的郑板桥
郑板桥于乾隆元年(年)考中进士。历任山东范县县令、潍县县令等职,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扬州八怪”指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著有《郑板桥集》。
二、四君子之一的竹子
常清君这次解读点评的是郑板桥的咏物诗《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北风。
按惯例常清君先解释一下其中字词: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磨:挫折,磨炼。击:打击。坚劲:坚强有力。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从诗歌的形式上看,这是一首题画诗,因为郑板桥本来就是一位当时有名的擅长于画竹子的画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书法大家和著名诗人,所以他就在自己画的一幅竹石画上,题写了这首七言绝句诗。
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也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竹子这种在中国十分常见的植物。
三、诗中的诗眼在哪里
先来看前面两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意思是说能够长在青之上而不松动,原来是由于它们深深扎根于岩缝隙之中。
其中的“咬”字,可谓此两句诗中的诗眼,用得极为传神,在常清君看来,这个“咬”字,赋予了诗歌的主动而非被动的意味,借用一个哲学术语,就有了“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即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这两句诗让常清君想起了中国现代文学家、戏剧家夏衍写的散文《种子的力》中的一段话:
“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如果不落在肥土里,落在瓦砾里,它决不会悲观,决不会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只有这种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地嗤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
再来看后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说竹子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其身姿依然坚强挺拔(甚至更加坚强挺拔),任凭从东西南北各个不同方向,吹刮来大风甚至狂风,(也不改其本性)。
其中的“任”字,可谓此两句诗中的诗眼,用得极为洒脱。在常清君看来,这个“任”字,赋予了诗歌更加具有灵性的意象,甚至由洒脱升华为了超脱。
这两句诗已成为富有人生哲理的经典名句。
这两句诗还让常清君想起了当代诗人舒婷那首《也许》中的经典之句: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竹子被誉为“四君子”之一,竹节寓意有节气、有节操。
常清君云:宁静澹泊亦君子,清雅高尚乃节操。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