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记之五台山赋注释学者的家园

诗词中凡用典,对其中不一定周知的,必有注解,便以读者赏鉴,对拙作“三晋游之五台山赋”,学者疏忽了,还请博友原谅。

事出有因,本已拟好一文,就是讲五台山的,皆因人气不够,阅读量、评论率都差强人意,而学者手又太勤,就留置住,待发。

学问浅浅、笔力弱弱的学者,自然很难在一篇文中,对五台圣地进行详尽的描述,虽然是写得很长。完成后,总觉得不足,难收让朋友们,随文进行免费旅游之效,于是就作了一首“五台山赋”,后写而先至,发出后,仍在不断修改,不可谓不仓促也。

登临五台,感受良多,对于没有多少学问的学者来说,实在是承受不来,他带着满脑的疑问离开了,这些疑问只好留在续文中,请博友们来帮他解答了……

五台山赋全诗大约有八句得在这里解说,其余的在续文中会提及,就不赘述了:

“菩萨顶上雪飘飘,昔时可见金龙飞”和“显通寺立无字碑,天子驾鹤松长青。”这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以前啊,五台山上经常能瞧见龙的身影,后来,康熙皇帝驾临,听闻此事,一再求证,持戒的和尚,本来就不打诳语,何敢犯欺君之罪呀!

个个象鸡啄米似的,对天发誓,证明确有其事,康熙听了,心中自是不喜,“一山不藏二虎,一天不容二主”,大清皇朝,方今天下,只可以有一条龙的,那就是他本人,真龙天子哦!

于是啊,康熙大帝想了一个主意,他在显通寺中立了两块石碑,一块有字,一块无字,那条在五台山的龙,这下可怜喽,眼睛上放了两个劳什子,且不给题字,即是不给点睛呀!于是它便成了一条独眼龙,再也施展不了啦,康熙做了此事后,心又放回肚子里了。

龙自打被康熙先生修理后,就没出现过了,学者去时,自然也见不到,只瞧见了那块无字碑和年逾千年的古松,修理龙的康熙皇上也不见喽,只留下了一些字迹和这段故事。

“滴水檐前忆神迹”,在五台山菩萨顶的宝殿上,一直在滴水,时间久了,在石阶上留下密密麻麻的小洞,“水滴石穿”,竟在此得以应验。

终年少雨,干燥异常的地方,水从何来?,据说是屋檐上的泥土贮水所致,但学者并不以为然,如是,为何只在一处?如是,那贮水量也太惊人喽?至为遗憾的是,前些年重修佛殿后,这一景观就消失了,只有那受滴水影响的石阶在为游人们述说这一神奇……

缺雨少水是整个山西的特点,菩萨顶有两块高高的石碑,其中一块上端有一个湿湿的脚印,一年四季,清晰可见,这太不可思议啦,谁也解释不了啊,据说是文殊菩萨显示神迹的缘故,这就是“微步凌波留印记”的出处哦。

全诗的最后两句,“喜鹊飞过雪山寒,北国红豆深深思”。是直观的,在五台山,学者见到的鸟类只有一种—喜鹊,而且常见得很,梅州也是有喜鹊的,只是尾巴较长,叫“长尾鹊”,五台山的体型要小些,应该就是年画上的那种吧。

黛螺顶上,有许多红豆树,垂垂联珠的,煞是醉人,在北国,在冬季,在高山,多么的不易啊!对在艰难环境中不屈生长的植物,心中总有说不出的敬意,因为那是希望的象征,它们让学者看见了春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25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