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微党课十七棵松

导语: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建引领,鼓励全体党员人人讲党课,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医院)将采取“轮流为师”讲微党课的形式开展每天“三分钟微党课”宣讲,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心内容,结合全面落实党支部“第一议题”制度,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展现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把讲党课、上党课融入日常、做在经常。讲述人:人力资源党支部任振今天给大家讲十七棵松的故事,80多年前,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华屋村为中国工农红军送去了17位壮士,最小的13岁,最大的仅为20来岁,这17名壮士参加了长征。在长征前夕,他们在蛤蟆岭上每人种上了一棵松树。其中一位壮士叫华质彬,他边浇水边说:松树四季常青,象征着万古长青,也代表我们华屋村的人民不屈不挠的骨气。我们绝不做叛徒,我们绝不做逃兵。如今,松树已成了参天大树,然而勇士们却再也没有回来。这17位壮士参加红军后全部栖牲了,留下了这可歌可泣的十七棵松的故事。后来,华屋村的红军后代给这十七棵树每棵树定了个小木牌,用红色的漆在木牌上写下他们种植者的姓名,寄托无限的思念。年,华屋村的村民在山上建亭立碑,把这片森林叫做烈士林,把这些松树叫做信令树,把信念树作为烈士的遗物来祭奠,从此17棵烈士的“信念树”不仅寄托了村民无限的念想,更成为华屋人在艰苦岁月中不懈的动力。每当清明,华屋人都要在烈士的“信念树”上面挂红纸、点红烛、系红绸,以此来作为祭奠,用这个特殊的方式为壮士招魂归乡。当年,勇士们在后山上种了17棵松,以此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也表达了自己为了革命敢于牺牲、勇于牺牲、不怕牺牲的理想信念。此后,种下“信念树”成为了华屋村的一个传统,每一位参军的青年都会种下这生机勃勃的青松,期待着有朝一日长成为参天大树,与先辈们种的树一起守护家园,让我们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7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