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幽思陶渊明的归隐与选择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m.39.net/pf/a_4540736.html陶渊明是一个非常有哲思,对人生有反省的哲学家诗人。可是陶渊明的哲理并不是空口讲的理论,而是他自己的生活、感情上的感受和体会。陶渊明出生在一个仕宦世家,是东晋名臣长沙郡公陶侃的后代,他这种家庭的子弟一般是选择读书和做官的。而我们知道,陶渊明最后辞官回家种地了。他跟别的隐士,比如唐朝的王维不一样,王维也隐居了,可是他没有到田里去劳动过,没有真正体验过劳苦的生活。陶渊明是自己种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天还没亮就到田里去劳作,直到晚上才披着月光回家。一个出身于仕宦家庭、书香门第的人回到农村当农民,脱离了他原来所归属的那个阶层,就像是一只失群的鸟。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声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栖栖这两个字出于《论语》,说有人问孔子:“丘何为栖栖者与?”意思是孔丘这个人为什么这样“栖栖”。“栖栖”就是彷徨不安的样子。孔子为什么栖栖遑遑?因为他有一个理想,他要周游列国,看哪个国家能够任用他,而陶渊明所写的都是人生最大的考验中他的选择、他的经历,不只是身体的经历,也是他的心灵的经历。古人说,良禽择木而栖,庄子在《秋水》里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陶渊明说这只鸟就是“厉声思清远“,它啼叫着在追寻,他要找一个洁净美好,不被尘世所污染的地方,所以飞去又飞来,抱着一种追求美好爱情一样的感情。五代词人冯延巳在《逐胜归来雨未晴》里写道:“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谁是这筵席里最多情,最值得我敬酒的,你就要选择一个人。五代词人韦庄在《思帝乡春日游》里写道“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陌就是道路。在春游的道路上,哪一家的年轻人最风流,最多情?他用女性的口吻,说如果有这样一个年少多情的人,我就“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我就许身给他,一生一世也不改变了。陶渊明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去来何依依”的情愫,不就是一种依依相许吗?他抱着满怀的奉献、依依相许的感情选择去来,恰好碰上了一棵孤生的松树。松树是那么坚贞、挺拔,不像依草附木的爬藤,即使长在风雨之中,它也长青不凋,而且有“孤生“的勇气。“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敛是鸟的翅膀底下最硬的几根羽毛,鸟能飞起是因为有翮,它已经在空中徘徊了很久了,一直没找到可以栖息的地方。现在看到了这棵孤生松,翅膀一收,从天上飞了下来。为什么飞到这里来?“劲风无荣木,此阴独不衰”,在强劲的北风的吹打之下,不会有茂盛的树林。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是东晋末是中国历史上战乱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同样也是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翻云覆雨之下“此荫独不衰”,唯有这棵“孤生松”没有衰落,一直长青不凋。这是因为“托身己所得”,他找到了可以托身的所在,把自己的身体托身在孤生松,“千载不得违”,从此再也不离开了。陶渊明选择了躬耕以后,很多人劝他出山,他都没有改变。清代大学者龚自珍说,陶潜卧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认为陶渊明像松之耐寒不凋,像菊之傲霜独放。“栖栖失群鸟”这首诗,是陶渊明写他的人生选择。他写这只鸟的独飞、徘徊、去来、得所,选择到了孤生松,然后安身,不相违。后来苏轼被贬黄州后,就是以孤鸿自述,“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真是心心相印。陶渊明的这种选择却要付出孤独、饥寒的代价。“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陶渊明是一个有勇气,可以实现自己的人,他能够在孤独寂寞之中支持下来,活下来,就是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孤独、寂寞。“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他认为宇宙之中的一切物类都有一个托身之所,花植于土,鱼游于水,人立于地,只有天上那一片孤独的云,它真正是无所依靠的,上不在天下不在地,没有一个维系的所在。古今写孤独写得最好的,我认为就是陶渊明的这两句诗。你看唐朝诗人贾岛的“独行潭底影”,只有一个孤独的背影,陶渊明所写的孤独是他内心深刻的体验,这孤云还不只是孤独而已,他接着说,‘’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那片孤云暖暖地从空中消失了,什么时候再能看到这片云留下的影子呢?花落了还留下树枝,叶子凋零了,还会发芽,春天去了还会再来,可是云彩消失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在宇宙之间永远消失了。这一句是写短暂无常的感慨。有人说陶渊明消极悲观,陶诗中确实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悲哀感慨,比如他在《归园田居》中说:“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但他的《归园田居》诗妙趣横生,第一首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讲他归隐田园。第三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他躬耕的艰苦,那他为什么最后要说“人生虚幻化,终当归空无”呢?我认为,正是“虚幻化”“归空无”的认识支持了他归田园的选择。有人讲:“用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正因为能将许多世俗得失都放下,所以才有大智大勇来做你决定的事业。所以这种思想有消极的意味,也有积极的思考,要截然地划分清楚是很困难的。这首诗开始虽似乎消极,但实际上最后是归结于积极的。他接着写道“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当早晨的霞光冲破昨晚的云雾,许多的鸟结对而出,飞出去寻找食物,在这里陶渊明是用这些鸟了比喻那些追求仕宦利禄的人。可是有一只鸟比别的鸟飞出得晚而飞回得早,天未黑就回来了,这是比喻自己很快就辞官归隐了。“量力守固辙”,就是人要清楚地认识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固辙是我原来的道路,”你们“都找到这样那样的追求利禄之途。“我”却仍然坚持过去选定的道路走下去。然而走这条路“岂不寒与饥”,他给儿子的信中写道自己“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忤就是不合,忤逆不合。“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我不得已就辞官不做了,使得你们这些小孩子从小就忍饥受冻。“饥冻虽切”,挨饿受冻虽然是切身的痛苦,可是对我而言,“违己交病”,让我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官,那比挨饿受冻还要痛苦。量力守固辙,我只好安于我的贫穷,我的劳苦,我只好去躬耕。我知道这种选择要付出饥寒的代价,而且没有人了解我,连妻子都不谅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我的邻居也没有像二仲这样的隐居的隐士。所以“知音苟不存,己矣何所悲”,我也不为这所悲哀,但至少“我”了解自己,知道“我”选择的是什么。(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李慧视觉/赵珊珊编辑/赵怡二审/姚曼三审/黄蔚
上一篇文章: 好朋友过生日送礼物,寓意美好的花鸟画少不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