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伤残老兵守陵50载有生之年我都会陪

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30549447447545&wfr=spider&for=pc

资料图:赵贤君在打理烈士陵园。泗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爱国情奋斗者)安徽一伤残老兵守护烈士英灵50载

中新网合肥7月20日电(张强何雪峰袁浩)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大杨乡,有一个赵集烈士陵园,这片陵园是由一位伤残退伍老兵筹资建成,50年来,这位老人风雨无阻,义务守护烈士英灵。

这位老人名叫赵贤君,今年73岁,就是大杨乡本地人。年他报名参军,年在施工中不幸严重骨折,导致下肢残疾,被认定为一级伤残军人。年,赵贤君退伍返乡,偶然得知,他家屋后乱土堆里葬着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名无名烈士。“一定要为这些烈士做点什么,让后人不忘历史,缅怀先烈。”赵贤君告诉记者,当时他就暗下决心。

年,赵贤君在这里竖起了第一块木碑,上面是他自己手书的“烈士纪念碑”几个字。经过日晒雨淋,木碑很快朽烂。年,赵贤君竖起了第二块碑,其实就是一截木桩,可不久后,那截木桩也不知所踪。年以后,他又先后立起第三、第四块碑,均是简陋石碑。

资料图:赵贤君在向人介绍陵园的前生今世。泗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转眼到了年,赵贤君开始担心这名烈士会湮没于历史烟尘中。他决定要让烈士们有个永久的“家”。赵贤君先请人写了一篇碑文,随后,他开始筹集资金修建烈士陵园。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赵贤君让老伴推着轮椅,甚至自己摇着轮椅挨家挨户募捐,筹集到元善款。他亲自到山东选石料、选碑座。选好后,他想雇车从山东拉回来,可人家一看拉的是巨型石碑,都嫌累不愿接活,他流着泪说明原委,一再哀求,终于打动了一位司机师傅。在快出山东境时,车辆被交警查了。老人老泪纵横,拿出一级伤残证说:“求你们了,让我拉回去吧,这是烈士的纪念碑呀!”交警被感动了,决定特事特办,予以放行。

石碑拉回来后,因没有吊车,无法从车上卸下,众乡邻纷纷赶来,齐心协力将石碑立于陵园。此后,赵贤君又四处找人刻上碑文。在碑座上,他想刻上“淮海战役”四个大字,找石匠一打听,刻一个字要好几十元,可是,筹来的元早已所剩无几。一咬牙,他决定买回工具自己刻。由于初次使用切割刀,他的手不止一次被划破,鲜血顺着手指流下来,一直流到了石碑上。年,正值淮海战役胜利60周年,一块正式的纪念碑终于立了起来,英灵纪念亭和石牌坊等陵园基础设施也相继完工。

赵贤君要让烈士的墓园有花有草,四季常青。他求助自己的战友,大家能出钱的出钱,能帮忙的帮忙。小树苗买回来后,只有小手指般粗细,乡邻帮忙种下后,树苗茁壮成长,如今这里已是郁郁葱葱。为了守护陵园,赵贤君不让任何人在烈士墓园里放羊放牛,也不允许有人从这里取走一丁点儿泥土。起初,许多村民都觉得老人古怪,理解之后对他肃然起敬。

如今的烈士陵园,松柏长青,芳草如茵。墓道两旁,是挺拔的宝塔松和高大的法国梧桐,陵园四周,生长着宝塔松、龙柏等多棵松柏。老人年逾古稀,行动不便,但每天都由老伴推着轮椅,到陵园里清理杂草,擦拭墓碑。老人还多方联系,希望摸清烈士的姓名,联络烈士的后代。赵贤君说:“有生之年,我都会陪伴烈士英灵,宣传先烈事迹。”(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38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