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野果一捡就是上百斤,70年前山上都是

改革开放几十年,人们周围发生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变化有多大呢?至少笔者小时候写的作文——“我希望能在年的时候在家就能上学”这句话是已经实现了。生活上有如此剧变,食物上也不例外。以前,每家每户都稀罕得不行的肉,如今家家户户都能吃上了;而相对地,以前那些长了满山遍野的果子,如今却再难寻摸到它们的身影。以前稀罕的,如今变得便宜;而以前遍地都是,无人理睬的,如今却都“变废为宝”,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让人不得不叹一句世事无常。今天,笔者要分享的野果,就是这样。它在70年前的时候,曾经随手一捡就是百十来斤,长得漫山遍野都是,根本无需人们去可以找寻,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高级货,身价倍涨,一斤能卖50元。上面所描述的野果就是松果。不知道有没有和笔者一样的,小时候自己捡了松果回家,想要吃里面的松子,结果却发现里面根本没有,于是就觉得松子和松果是两种事物。直到后来,笔者才明白,原来并非所有的松树都会产松子,常见能产出松子的松树种类有红松、华山松、金钱松、海松、美人松、白皮松、马尾松等等。松树是一种在地球上存在了十分悠久的一个物种,早在恐龙时代,它便已经伫立在了这片土地上。它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不畏严寒,无惧凛冬;即便是身处在白雪皑皑一片,它依旧长青不老,傲然于世。而正是松树本身的这种特性,才让它成为了古代陵墓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说中,存在着一种妖兽,名为魍魉,它以人尸为食,经常将埋葬好的坟墓挖出,然后吃掉尸体,再将人骨遗留在荒野之间,搅得人S后也不得安生。而这种妖兽,恰恰最怕松树和松果,因此,在古时,坟茔之间常种松柏,而随葬品中也会有松果的身影。汉武帝在位时,曾明确规定多丧葬礼仪,而其中有一条,便是身份越尊贵,其坟茔之处便可多种高树,随葬品中多摆松果。而帝王陵墓,更是只能种植松树,配以上松树本身“长眠不S”的寓意,方衬帝王之尊。若是其他的达官贵族、贩夫走卒,在坟前种植了不属于自己所在规格的树木,其子孙便会受牢狱之苦;而若是用了松树,更是会以欺君之罪论处。如此,松果与松树在古时候的地位便可见一斑。而作为能够食用的松子,它的地位同样也不小。在中国,食用松子的历史足足有多年,它是药食两用的佳品,也是道家中为人们所称道的养生美食。《本草经疏》中曾言:“松子味甘补血。血气充足,则五脏自润,发黑不饥,故能延年,轻身不老。”而孙思邈也创立了“服松果法、服松叶法、服松脂法”等独门自然养生法。在清朝之前,松子一直是朝中贡品,在唐朝到明朝时期,朝中松子的来源一直是东北的秫辐、朝鲜半岛诸政权,以及女真等小部族向中央王朝的进贡;而在清朝之后,松果才实现了由朝贡变为土贡的转变。也是在这时候,松果在民间的贸易也繁荣了起来,随之也诞生了一道清朝的著名小吃——松果糖(松花糖)。时至今日,广西桂林的兴坪松花糖依旧是当地的传统名点。如此一看,松子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似乎都不算低,那么为何如今松子的市场依旧是供不应求,价格能卖上50元1斤呢?

01生长速度慢,结果周期长

那些产松子的松树,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生长周期长,生长速度慢。有多慢呢?以红松为例,在非人工种植状态下,红松要生长50年以上,才能够结出松果。即便是将50年熬过去,也要面临着红松果实成熟周期长的问题,一次结果,两年时间,没有几个商户能够熬得住。

02采摘困难

能够结出松果的松树普遍都能长到10-20米的程度,而松树的果实又大多都在高处。离地面的距离如此之高,即便是有爬树工具的辅助,想要摘得松果,也是困难异常。

03产地有限

我国的松子产地主要在东三省地区,而其他地区都少有分布。这也就造成了,我国松子的产量也十分有限,在市场中进口的松子依旧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04营养价值高

松子所谓从古代火到今时今日的养生食品,它本身绝对是“有两把刷子”的。不说古籍中的记载,单说《全国中草药》中对松子的少量描述——“松子内含有大量的亚油酸,常食松子,可以强身健体,特别对老年体弱、腰痛、便秘、眩晕、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均有补肾益气、养血润肠、滋补健身的作用。”由此便可知道,松子的营养价值之高。虽然松子十分好,但是最后笔者还是要提一句,如果遇到野生红松,请不要摘上面的松果,野生红松已经是濒危物种了,松子是它们的种子,对于这种濒危植物,请留下它们的“火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30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