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艺淘珍松柏长青画从真来梁树年书画专
梁树年(-),字豆村,画室名“安樗堂”,北京人,是当代中国画坛的一位名宿,也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理论家、篆刻家和诗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北京中国山水画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职。其山水脱胎于传统,融北宗之雄强、南宗之秀润,形成了浑朴苍健的画风。尤擅画松,笔下苍松遒劲伟岸,世人有“树年松”之誉。
梁树年
有意学古人,东施也效颦。无心学古人,偶笔也传神。——梁树年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梁树年从干校调回北京,为国务院办公厅作画,年开始离京壮游,首次登上黄山,黄山的云海和壮丽景色深深震撼了画家的心灵,黄山的奇和险也给了梁树年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之后有关黄山的创作贯穿了画家的一生。改革开放新时期,梁树年和许多老画家一样,重新焕发了无穷的活力。八十年代以来,他担任山水画研究生导师,再次赴黄山等地游览写生,画了大量以黄山为主题的山水作品。
此期华艺淘珍有幸得到梁树年先生家属支持,特辑“松柏长青——梁树年书画”专场十件,以先生山水、书法佳构为主,其中又以八、九十年代创作居多,这一时期也是先生艺术创作的成熟期和高峰期。
梁树年黄山云气
年作设色纸本镜心
68×46cm
本专场中的画作基本都是梁树年先生在写生基础上创作的山水佳作,每件都可堪品读。梁树年先生的创作之路脱胎于传统,他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山水“饱看卧游”式的创作手法,他去自然中写生、体验,主要目的是要体会山川形势、四时气象、远近虚实,去感受大自然的纯粹美。
梁树年雨过山河秀
年作设色纸本镜心
45×68cm
从中我们能体会到画家的真实感受,但它却不是单纯依靠写生而来,而是画家通过自己对自然涵咏消化而来。“黄山是我师和友,取神取魂不取真”,“兴来笔墨随意处,莫问黄山第几峰”,“画从真中来,不受真所限”,这些题画诗也集中反映了他的创作观。
梁树年登高图
年作设色纸本镜心
34×40cm
在游览中捕捉万物造化蕴涵的自然美,不是简单机械地描摹自然,而是从精神上师法自然,感悟生活,然后融铸笔端,传递情感,这也是对石涛提倡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理论的继承和发扬。
梁树年自幼学诗,少年即有“色寒天欲雪,河岸雾糊涂”这样的惊人佳句,晚年题画多为自作诗,又极精治印,用印几乎全是出于己手。
梁树年书法《枯树赋》
年作水墨纸本镜心
21×41cm×2
于书法,先生用功甚勤,每日临池不辍,张中行先生评价他说“涵融历代名家”“底子不少来自李北海,外面罩一些倪云林,所以就兼有沉着痛快和娟秀倔强之妙。”本专场的小楷作品即可看出先生融涵倪瓒的意趣,先生行草则沉着而舒张,自成一家。
梁树年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凡事都以平朴谦和待人,他以“树”为名,斋号“安樗堂”,有安于做一株普通樗树之意,郎绍君说他“讷于言词,但题诗议画,持论鲜明而有独到之处,对自己的艺术也充满自信”。梁树年从一开始走的就是文人艺术的正路,并坚守一生,他继承和发扬了文人艺术的传统,他的创作历程和经验给传统中国画带来了新的启迪。
作为“闭门却扫,不求闻达”的艺术家,梁树年一生心血都执着于追求艺术的真善美,数十年砚田辛勤耕耘,结出了灿烂的果实,这样的艺术大家应该受到人们的敬仰。
高山仰止,和鸣南粤。本期华艺淘珍书画亦辑“美意延年——陈金章书法吉语”、“花间赋——当代书画”专场,合约五十件名家之作,可堪品读。
陈金章美意延年水墨纸本镜心
35×cm
陈金章一分厚道一分福水墨纸本镜心
35×cm
王璜生花鸟设色纸本镜心
68×68cm
卢小根水暧鱼欢设色纸本镜心
×34cm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