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80多年前,日本情报人员拍摄中国福
福州,有福之州,又称榕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年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年,福州成为了闽越国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
然而,在上个世纪初,日本为达到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野心,派出情报人员以探险和学者的名义,在中国各地拍摄和收集天文、地理、历史变迁等方面的资料,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条件。《亚东印画辑》就是日本探险家和学者在中国探险取得的“成果”之一。
亚东印画辑下面的一组福州老照片,出自《亚东印画辑》,拍摄于-年。内容涉及了福州的建筑、人文和文化等方面。每一张照片都很珍贵,可以说是40年代福州的一个缩影。
福州鸟瞰图这是当时福州的鸟瞰图,拍摄于年。福州的传统民居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江南特色,粉墙黛瓦,炊烟袅袅。远处一座古塔,让古城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福州古城规划有序,街道笔直,房屋一栋挨着一栋,整齐中又有变化,一直蔓延到远处的山上,从这个角度看相当有层次感。
涌泉寺这是福州鼓山上的涌泉寺,拍摄于年。涌泉寺规模宏大,大小殿堂25座,位列闽刹之冠,福州五大禅寺之一。有“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奇妙意境。
涌泉寺该寺始建于公元年,历经数次焚毁重建。清康熙皇帝御书“涌泉寺”泥金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照片中的涌泉寺金碧辉煌,飞檐凌空,寺庙临水而建,几名僧人正在寺庙前打扫卫生。
闽江风光这张照片拍摄于年,反映的是美丽的闽江风光。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在历史上航运发达,被誉为“千年黄金水道”。
宽阔的江面,一艘艘小船来往穿梭,异常繁忙。而远处的古色古香的建筑,更为江景增添了几分韵味。
滨江风光这是闽江边的风光。一座院落临水而建,看样子像是一座龙王庙。潮水退去,两艘小船搁浅在岸边。如此宁静自然的景色,犹如一幅水彩画。
外国领事馆这是位于仓山上的外国领事馆,建在山坡上,典型的欧式建筑。前面还建有一座小型花园,远处是福州民居。照片拍摄于年。
整座建筑被绿树环抱,环境十分幽静。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从旁边经过,路旁还有两座墓穴。
福州码头这张照片拍摄于年的福州繁忙的码头。远处,由于岸边水浅,一艘大船在深水处卸货,小船把货物载到岸边,再由工人搬运上岸。
福州便利的航运,大小商船来回吞吐货物,经济快速发展,使得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挑担的女子年,福州洪山桥。该桥跨洪江上,始建年代不详,照片中的洪山桥为明成化十一年修建。全部由石头建造而成,桥面上铺石板,两侧有石栏杆。
一位妇女穿着民族服装,挑着担子从桥上走过。筐里装的是农产品,她要到对面的集市上去贩卖。
江中小岛这是闽江中一座小岛,拍摄于年。小岛上绿树成荫,高脚楼临水而建。江面上,一艘艘帆船驶过,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
白塔这座高耸入云的白塔,建在于山西麓。为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之君王审知在公元年所建。后来,到了明嘉靖十三年,白塔被一场大火焚毁。
明嘉靖二十七年白塔重建,塔高41米,七层八角砖塔,塔身为白色。这张照片拍摄于年。塔南有一座白塔寺,为宫殿式建筑。
竹椅轿这是福州很有特色的竹椅轿,竹椅扶手位置,绑两根长竹竿,由两名轿夫抬着走。乘客坐在椅子上,可以减少爬山的劳累。这张照片拍摄于年。
谁都乘坐可以,轿夫抬着竹椅轿上山,虽然比较辛苦,是个体力活,但靠它就能养家活口。
山间小路这张照片拍摄于年,这是福州南郊野外的一条山间小路,小路随着山势蜿蜒曲折,很多人挑着担子通过这条路进城。
小路旁,一面是山崖,一面是灌木丛林,苍翠欲滴,这画面真像是一幅油画。
疍家人这是福州生活在水上的初疍(蛋)族人家,他们的船很独特,外形像蛋。他们世代居住在海上,“以船为生,以船为家”就是对他们生活最好的诠释。
有历史学家考证认为,疍家人不属于一个独立民族,而是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
山间小路这是鼓山上一条小路,有石板铺就。小路两旁,松柏苍翠,一名男子在林间穿行,阵阵山风吹来,幽静惬意。
鼓山,因其外形似一面鼓而得名。宋代赵汝愚诗云:“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壮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赶竹筏这是福州人通过闽江和运河,将山区出产的毛竹,以竹筏的方式运输到目的地。照片拍摄于年。
倭寇台这是位于南台岛苍前山南麓的倭寇台,拍摄于年。明朝时期,为防范倭寇的进犯,在江海沿岸修建了烽火瞭望台,一旦发现有敌情,就会发出情报做好迎敌。
石台上立有一通石碑,石台前面,是一个木制的瞭望塔。站得高看得远,能及时发现情况。
等待干活的妇女这些妇女,手里都拿着一根棍子。她们站在一家绸缎庄门前,等着帮人挑物。这张照片拍摄于年。
为了生活,她们要在这里等很久。一旦有顾客购买了绸缎,她们就会上前帮忙抬运,收取一些报酬。
镇海楼这是位于屏山上的镇海楼,镇海楼位于山顶最高处。两条小路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山顶,沿途还建有几座凉亭。这张照片拍摄于年。
据考证,镇海楼始建于明朝洪武4年(年)。照片中的镇海楼,修建于光绪18年(年),后于年毁于火灾。后经重建,年又被拆除。几百年间,镇海楼历经9次焚毁和重建。
九仙观这是位于九仙山(即于山)上的九仙观,该处建筑位于山顶。始建于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下诏在此缕刻道家大藏经。后历经数次重建,年,九仙观毁于火灾,重建后改为隆恩殿。这张照片拍摄于年。
芭蕉林这是一片浓密的芭蕉林,旁边是一条河。一名赶路的妇女,挑着担子从芭蕉林里走出来。这张照片拍摄于年。
西湖公园这是年的西湖公园门楼,红色的木柱,飞檐高挑,门楣上方“西湖公园”四个大字很是醒目。门口有一名工作人员在守候。
福州西湖公园,已有多年的历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园内亭台楼榭应有尽有,风格很有苏州园林的气韵。
小巷年,一名女子手里提着食盒,行色匆匆穿过一条小巷。背影和服饰,把江南女子的婉约体现得淋漓尽致。小巷两侧的民居古色古香。
邮差船这两艘小船停靠在一起,船头挂着一面小旗,你一定奇怪,这是干什么的?原来,这是专为水上人家服务的邮差船。邮差驾驶小船,专门为水上人家送信。
船上生活船即是家,家即是船。这是船上人家的生活瞬间,在船上吃住,炊烟袅袅,岸边还养有鸡鸭。充满了生活气息。照片拍摄于年。
万寿桥这是闽江上的万寿桥(今名解放大桥),始建于宋朝,郡守王祖道当时建的是浮桥。后来,到了元朝(年),万寿寺的头陀支持修建了这座石桥,距今已有多年了。
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很深的城市。通过这些老照片,我们能窥见它过去的辉煌。而如今,福州更是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对比过去的福州和现在的福州,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891.html